当前位置:首页 I 资讯中心 I 媒体关注

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市政协委员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建言献策(来源:青岛日报)

城市更新建设事关城市未来,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今年是青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局之年,各项攻坚任务实现全面突破——2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实施,318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60个山头公园完成整治,一批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42条未贯通道路建成通车,全域低效片区腾挪用地达到3万亩,中山路等历史城区焕发新活力,群众在城市更新建设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围绕如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市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随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推进,逐渐腾挪出大量的用地空间,现代产业有了更多“落脚之地”。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李沧分局局长胡雁在调研中发现,全市产业布局缺少上层产业空间落位规划、产业招商未形成合力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她认为,可将我市产业发展布局落位到空间规划中,对照24条重点产业链,结合区域特点确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各布局点产业方向,留足产业发展用地并差异化安排,便于产业招商集中发力和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应建立全市合力招商机制,市级层面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引导和统筹力度,打破区域招商壁垒。此外,建议完善对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服务政策和监管体系。

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的这一年里,一系列事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变化有目共睹——青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着力补齐短板,完善功能布局,一批谋划已久的城市交通“大动脉”如期通车,多个市民关注度颇高的出行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得以解决。市政协委员,青岛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元斌告诉记者,日前住建部将青岛在内的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再结合城市更新建设的“热潮”,大力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势在必行。

“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可增加预制构件用量比例,此举既可减少建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耗,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还将成为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王元斌建议,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绿色建材、运输物流等全产业链整合,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绿色建筑联动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向专业化、集成化、规模化发展,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我市建筑行业及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更加注重“人”的需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满足人的需求”是城市更新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要补齐城市短板,强化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环境质量,让城市更有活力,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对此,市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建筑学专业教授、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邓庆尧认为,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推进过程中,应该聚焦于满足市民和游客需求,广泛征集公众意愿,把中山路建设成为富有人情味、充满市民共同记忆、现代时尚活力的“城市客厅”。

“要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功能,创造绿树成荫、布置有序、生机盎然、艺术时尚的公众活动空间,比如利用建筑退界、零星边角用地、街角空间,按照大约100米间距设置‘休息驿站’,或利用腾退空间打造精致的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衔接和城市慢行系统的补充。”邓庆尧提到,还应营造个性化的商业氛围,以现有老建筑为载体,改造开发风格鲜明、个性突出的商业设施,进而重聚商业街人气。

如何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青岛正在各领域不断探索,比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深入推进“适老化”改造。市政协委员,青岛有屋智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尔全屋家居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廉景进建议,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在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上持续做深做细做实,让更多老年人居家也能享受到更加便利、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可以鼓励和引导智能家居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建设重点项目,在鼓励企业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还可以推出具备适老化特征的智能产品,方便老年人学习使用。”廉景进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