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I 资讯中心 I 媒体关注

水兵俱乐部:青岛历史的见证者(来源:大众日报)

■沧桑齐鲁

□本报记者王磊

8月20日,青岛水兵俱乐部修葺一新,正式对外界开放,并更名为“1907光影俱乐部”。据介绍,青岛水兵俱乐部修缮完成后将恢复电影放映、剧场、展览、沙龙等部分文化功能。

今年6月3日,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宣读了专家论证意见,认定位于青岛市湖北路17号的青岛水兵俱乐部是中国境内现存最早、保存比较完整的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

青岛文史学者马达等人通过长时间考察论证,认为青岛水兵俱乐部最早的电影放映记录是在1907年9月4日。这一发现,让中国商业电影放映史向前推了一年。此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中国最早电影放映记录是在1908年位于上海徐园的虹口影戏院,但该建筑早已被拆除。

■德国亲王海因里希提议建设,并带头捐款5000马克。水兵俱乐部具有德国新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的特征

追溯青岛水兵俱乐部的渊源,还要将日历翻回到1897年11月14日。这一天,德国远东舰队以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杀为借口,派兵占领胶州湾,以武力威胁清政府。四个月后,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给德国99年。从此,青岛沦为德国人的殖民地。

“在当时的殖民国家中,德国的地位相对较弱,占领的殖民地也是相对比较边缘的地方,他们一直渴望找一个优良海港且背后拥有资源的地方。德国学者李希霍芬认为青岛就是最合适的地方。于是,德国人占领了青岛。德国人对于青岛高度重视,一直是按照‘殖民地模范城市’‘殖民地之都’来建设青岛的。”马达表示。

1898年5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派出亲弟弟海因里希亲王(又翻译为“亨利亲王”)前往中国进行访问。作为德国远东舰队的最高长官,海因里希很明显是带着“政治任务”前来,他先是前往北京拜见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后便返回殖民地大本营――青岛,与驻守青岛的长官进行会晤,传达如何建设青岛的规划。

海因里希亲王来到青岛时,德国远东舰队已经在青岛待了半年之久。当时的青岛还是比较荒凉落后的,没有任何文化、娱乐设施。远离故土的驻军官兵纷纷向他们的最高长官倾诉苦水,希望改善业余生活。海因里希亲王听后非但没有生气,还立即向德国议会提案,希望在青岛建设一座集文化、娱乐、饮食于一体的建筑,也就是后来的水兵俱乐部,以此提高驻军的生活水平。

现收藏于青岛档案馆的《胶澳发展备忘录(1901年10月―1902年10月)》中记载了德国人建设水兵俱乐部的初衷:“目的是为海员提供一个休闲场所,以免他们受到无目的的街头游荡、不良小酒店和酗酒等道德败坏的生活影响。此外,还可被用作驻守在东亚的海军或陆军部队的初愈病人的疗养所。在适当情况下也接受平民入住。这种公益性的造福社会的设施,首先要归功于海因里希亲王殿下和公主的创意,他们曾有机会亲临青岛,看到了建立水师饭店的必要性。”

有了海因里希亲王的提议,青岛水兵俱乐部的建设也马上提上日程。1898年10月18日,水兵俱乐部在今青岛市湖北路和中山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处奠基。它由德国帝国基尔市海员之家公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不过,青岛水兵俱乐部的建设,还是遇到了一些阻力,特别是资金方面。1899年,海因里希亲王就已经离开青岛,但是他对于水兵俱乐部的建设情况仍非常关注。得知水兵俱乐部在建设资金上出现问题时,海因里希亲王带头自掏腰包捐献5000马克,并呼吁大家赞助和捐款。

1901年,水兵俱乐部正式开工建设。耗时一年左右,总面积为4607平方米的三层水兵俱乐部终于建设完工。1902年5月10日,水兵俱乐部正式挂牌开张,引来众人围观。水兵俱乐部共有40个房间,其规模仅次于远东第一饭店――海因里希亲王饭店(又称“亨利王子饭店”)。

依据1898年10月11日德国当局颁布的《建筑监督警察条例》的规定,商业街道两旁的建筑限高18米,不得超过街道的宽度,楼高不得超过3层。但水师饭店处在路口的塔楼部分却远远高出3层,它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青岛的最高建筑物。对于水兵俱乐部为何“违章建设”,民间认为,“水兵俱乐部与小青岛的灯塔、栈桥一起构成直角三角形,可能有作为航标的使用价值。”

水兵俱乐部建设时期正处于德国新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最红火的时代,水兵俱乐部自然也带有德国新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的特征:木质外廓、黄色墙体、红瓦屋顶、内弧线造型塔楼。不过,水兵俱乐部的设计师到底是谁,至今是一个谜。有报道称,水兵俱乐部的设计师是海因里希亲王。但马达认为,设计师另有其人,目前正在考证中。

关于这座房子的名称,也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有人叫“水兵俱乐部”,有人又叫“水师饭店”。马达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了谜底:在德国人占领时期,中国人叫它“水师饭店”,但是根据德语“seemanhaus”翻译应为“海员之家”。直到1945年美国海军占据这里后,才把它叫做“水兵俱乐部”,之后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电影门票曾一度卖到1鹰洋一张。照当时的购买力,可以买60斤大米。看无声电影,会显得无聊,德国士兵便组织了“海军第三乐队”,放电影时他们会进行配乐。德国士兵回国后还专门成立了“中国青岛水手乐队”,而这个乐队一直延续至今

上世纪80年代,青岛《群众文化》杂志主编戴传林曾经在作品《影坛话旧》一文中写道:“1907年,水兵俱乐部就进行商业放映了,证据就是这家电影院在1907年的报纸上登了广告。”

根据这条线索,马达走访了青岛档案馆、山东省档案馆、德国国家档案馆等多家档案馆后,最终在一份德语老报纸中查到了有力证据。1907年9月4日,德国人在青岛创办的德语日报《青岛新报》第二版中报道了关于青岛水兵俱乐部放映电影的消息。报道称:“从今天开始,每晚七点半有一部关于军队介绍的电影在青岛水兵俱乐部放映。”

在《青岛新报》之后的报道中,又多次出现在水兵俱乐部放映电影的广告消息。马达说:“从1907年至1914年,在水兵俱乐部这边放映的电影多达数百部。第一部有名称的电影叫做《家乡风光》,但是我查阅了当时叫《家乡风光》的电影多达数百部,并不能确定是哪一部。”

马达还在搜集信息时发现了水兵俱乐部电影票的价格,比如《胶州官报》中曾经记载,“门票预售25分,现售30分”。到了1913年之后,水兵俱乐部电影门票一度卖到1鹰洋一张。按照1912年鹰洋的购买力来说,1鹰洋可以买60斤大米,也可以供6个人去“东来顺”搓一顿羊肉火锅。

那个年代,看电影还是很时髦的高级娱乐活动。电影门票价格相对昂贵,电影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得起的。除了德国海军士兵、家属能够买得起门票外,还有那些家底殷实的贵族、官员舍得掏银子。马达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曾经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清朝末年,很多有钱的大清官员、贵族来到青岛,很多人还习惯戴着顶戴花翎,甚至在看电影时也不例外,但是此举却影响了后排的观众。水师俱乐部也就有了一个规定:看电影时必须脱帽。”

当时,世界电影正处于默片时代。一直看无声电影,会显得沉闷无聊,很多默片都配以乐队奏乐。驻守在青岛的德国远东舰队士兵组织了“海军第三乐队”,除了平时办音乐舞会时演奏外,放映电影时他们也会进行配乐。离开青岛回国后,德国士兵还专门成立了“中国青岛水手乐队”,而这个乐队一直延续至今。

2013年,德国水兵后代穆勒曾经带团来到青岛水兵俱乐部“寻根”。他拿着自己爷爷海尔曼・穆勒的照片在水兵俱乐部大厅合影。穆勒回忆说:“我爷爷就曾经是青岛水兵俱乐部的第三乐队的一员,他和我讲过在青岛的经历,包括演奏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活动。爷爷也经常和很多士兵一起到青岛的水兵俱乐部去喝啤酒,在异国他乡发泄自己的思乡之情。”

此外,青岛水兵俱乐部还见证了军人之间的友谊。紧跟德国人占领青岛的步伐,1898年,英国人占领威海卫。与青岛一样,当时的威海卫也没有什么可供士兵娱乐的场所。与威海相隔不远的青岛,就成为许多英国士兵休假的好去处,目的地便是青岛水兵俱乐部。

1908年的老照片记录了英德两国士兵一起举办联谊会的场面:水兵俱乐部大厅内悬挂了两国的国旗。两国士兵在一起友好地喝酒、吃饭、聊天、看电影、跳舞、泡妞,很多人还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马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英德两国成为敌人。有一次,两国军舰在海上相遇,原本有一场血战要打,但是双方舰长均是曾经在水兵俱乐部一起玩耍的朋友,于是两人各自下令,对天打了一发炮弹,以示战斗过。之后,双方各自离开。英国舰长回国后报告称,曾经向德国军舰射击,但未击中,最后德军逃逸。德国舰长回国后,也给出了同样的理由。不过,最后双方都受到了各自军方的处分。”

■1914年,日本人将俱乐部变成了青岛日本市民会的总部,后又改组为日本青岛居留民团,拘捕、扣押华人,走私贩毒,制造事端

在电影专家的论证中,着重提到了青岛水兵俱乐部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商业电影院”。这是因为,其他同时期的电影院建筑早已被拆除,只有青岛水兵俱乐部完整地保留下来。电影专家们纷纷表示,“这也算一个不小的奇迹”。

“奇迹”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传言说,青岛水兵俱乐部是青岛八大凶宅之一,“此处闹鬼之说由来已久,非德国、日本兵住后方有。百姓曰,此处建造之前为一片坟茔,当地人称之为乱葬岗子。后民国初年有崂山大贾斥资建义庄,雇一面如狮的麻风老者看管义庄,也是异状,待老人在此居住之后,乱葬岗子原来的夜夜鬼哭和磷磷鬼火渐渐少了,直至老人无疾而终,因为其曾患麻风,面目骇人,从无百姓赶上前搭讪,老人的身份也永远成了谜。自老人死后,厉鬼重生,有行止不端或者不孝人家常见屋内无端扔来些石头瓦砾,并传来訇骂声,开门却杳无一人。湖北路一带,即便单身男子,亦不敢夤夜出行。”

对于此传闻,不少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仿制了“虎坊桥湖广会馆”的传说。从水兵俱乐部之后的历史来看,也绝非因“凶宅”而存留至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出兵占领了青岛。日本人将水兵俱乐部变成了青岛日本市民会的总部。市民会是当时青岛最大的外侨组织。

1922年,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水兵俱乐部成为了11处日本政府保留财产之一,日本市民会改组为日本青岛居留民团。该居留民团不同于一般侨民组织,不仅受日本领事馆委托,代办日侨卫生费、催缴房地产租费,而且在日本殖民当局和领事馆庇护下,拘捕、扣押华人,走私贩毒,制造事端,网罗侨民参与旨在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其他活动。正如《申报》所记载的:“青岛归还后,与归还前,同在日本经济侵略之下,毫无二致。”

等到日本人第二次占领青岛后,青岛水兵俱乐部又变成了日本黑龙会在青岛的办公场所。黑龙会是日本极端右翼组织,因图谋占领中国黑龙江而成立。黑龙会与日本军方合作,成为日本人侵华的先锋。马达介绍说:“此前热播的电视剧《青岛往事》中,日本人在青岛的办公室指的就是水兵俱乐部的二楼。”

1945年9月16日,日本刚刚投降一个月,全国还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此时9艘美国军舰开进了青岛港,之后迅速占领青岛,并将青岛开发成美国海军基地。当时,青岛的娱乐场所仍然有限,美国海军便重新激活了水兵俱乐部的部分娱乐功能――美国海军志愿军俱乐部挂牌成立。一时间,青岛水兵俱乐部成为美国大兵纵情玩乐的大本营。直到1949年5月25日,全部美国海军才撤离占领长达四年的青岛。

1949年之后,水兵俱乐部又变为共青团青岛市委驻地,后又为市人防办、青岛市乡镇企业工贸总公司等单位使用。1990年,青岛市政府对水兵俱乐部的屋顶防雨毡、门窗等进行了简单维护。1990年之后,部分房间被租赁给一些公司和店铺使用。2007年,曾有计划改建小提琴博物馆,但终因产权过于复杂而放弃。

近些年来,老楼多处支撑结构出现了变形和位移,最严重处偏离17厘米,安全隐患严重。2014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和青岛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城发集团获得国家文物局修缮经费,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保护性修缮。历经两年时间,水兵俱乐部终于修缮完毕,以全新姿态面世。